- 德国为什么不保留一支庞大的联邦国防军,而是大规模裁军,只保留不成器的区区20万
- 军大衣发明100多年,曾在风靡一时,为啥07年被我军淘汰
- 越南拥有120多万兵力,为何要进攻自己的西部邻国
- 如果你父亲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稳定工作,无法给你提供帮助的情况下,你会觉得丢人吗
- “巡洋舰”名字的由来果真因为其用于“巡洋”吗
德国为什么不保留一支庞大的联邦国防军,而是大规模裁军,只保留不成器的区区20万
德国联邦国防军于1955年正式成立,同年,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成为北约遏制华约的前线国家,因此,它重点发展地面装甲力量。冷战的巅峰时期,作为北约的桥头堡,西德的军力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1959年,德国联邦国防军总人数达到了29万人;1966年,人数超过40万人;20世纪80年代,西德国防军总人数达到48万人,另外还有文职人员17万:拥有坦克3800辆(未计算储备量),其中一半是‘’豹—2‘’;四个战术导弹营,装备可以发射沙林毒气弹头、核弹头的‘’长矛‘’—它们的指挥权在美军手中;西德空军陆续装备美国F—104、F—4、欧洲狂风等先进战机,在它的空军最高峰时期装备过千架各类战机、空军人数超过十万;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在1990年全面进入裁军:1990年,美、苏、英、法、西德正式签署《德国最终解决条约》,该条约规定西德裁军37万人;东德军解散,剩余五万人并入德国联邦国防军;北约在欧洲最强大的装甲力量开始解体。德国联邦国防军将大量过剩军事设备倾销往其他国家,总人数下降到不足15万人(2017年),坦克数量也下降到300多辆、战机不足200架、主力战舰不足20艘……德国被鹰、熊了!从德国自身的国防政策出发,德国侧重于维护欧盟的一体化、解决局部战争和局部危机;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作战方针从应对大规模战争转向应付局部性,军事部署从‘’前沿部署体系‘’改为‘’均衡部署体系‘’,军事装备也从大规模战争转向‘’治安战‘’;德军在2011年取消了持续200年的义务兵役制,改为合同兵役制,德军部队更多的是自愿兵、合同兵、兼职士兵为主了:它已经丧失了常备军事骨干框架;德军的精神力失去了‘’时刻保卫国家‘’的紧迫感,它随着鹰酱奔走四方当警察了! 尤其对德军不利的是,为了体现和人性化的风范,德军的兵役时间从9个月减少为6个月,扣除新兵训练时间,在德国当兵简直就是享受了;德军昔日的训练、演习、经费都大幅度锐减,导致德军的训练质量直线下滑:10名德军士兵甚至被5名赤手空拳的青年抢劫并且被绑架;阿富汗的德军士兵拒绝在炎热天气出外巡逻,他们更喜欢在基地里狂饮啤酒,这让美军非常恼火!所以,统一后的德国国防军除了特种部队之外,塔利班的战斗力也比德军普通部队强!6
军大衣发明100多年,曾在风靡一时,为啥07年被我军淘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军大衣在战时并不很实用。解放战争最后时期,将领曾经研究过解放军的服饰。当时邱清泉在淮海最后阶段,被包围在冰天雪地中。他的部队俘虏了少数解放军士兵,邱清泉研究过他们的棉衣以后说:你们看的棉衣,样子不好看但实用。这种衣服一是保暖二是不影响活动。我们的一些美式军大衣,样子是好看但影响活动。衣服合身还好说,如果小个子穿大号,跑起来连步子都迈不开!打仗不是阅兵,的衣服比我们更好。不过题目的07年被我军淘汰,怎么解释?07年式军服也是有大衣的。只能说冬季作训服比较短,严格来说已经不是大衣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萨沙去过俄罗斯等严寒国家。由于时代不同了,服装科技发达,就算零下二三十度也根本没有必要穿大衣了。再冷的天气,一件羽绒服也可以搞定,或者一件新式防寒服就没问题。萨沙有件传家宝户外哥伦比亚的冬季服,也是很保暖的,长度到大腿而已,完全不影响活动。时至今日,世界现代化国家的,没有还装备军大衣的。以美国陆军为例,早在80年代就有美陆军纳蒂克士兵系统中心完成新一代防护服的有那发。系统包含防风衣、裤以及单兵服装、帽子、手套和鞋子组件,不同的组合可满足不同的严寒气候环境需要。扩展式防寒服系统的使用温度范围是-51℃~4℃。目前,美军的扩展式防寒服系统已研发到第三代。新近研发的第三代系统由7层、14个组件构成,具有保温性,可使士兵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和环境条件,并与防弹衣的生存性要求更为兼容。系统组件包括轻型贴身内衣和内裤、中型衬衣和衬裤、防寒羊毛夹克、防寒防风夹克、软面夹克和裤子、防极寒/防潮夹克和裤子、防极寒派克大衣和裤子。他们虽也有大衣,但同我们的军大衣那是两回事了。
越南拥有120多万兵力,为何要进攻自己的西部邻国
因为人多任性。说起越南,很多人并不陌生,这个地处我国南部的小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们亲密无间的同志加兄弟。但最后两国却反目成仇,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双方从1979年到1993年,共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边境战争,直到今天,横亘在两国之间的积怨仍未彻底消弭。不仅如此,因为长期以来越南和美国之间眉来眼去,所以中越两国依然剑拔弩张。关于中越边境战争的缘由,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是越南忘恩负义,不断侵略我国边境,并打死打伤我国边民。但现实情况远比频繁的边境更加复杂,因为真正让中越之间反目成仇的,是越南对西部邻国,尤其是柬埔寨的武装入侵。那么,越南为何要侵略自己的邻国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1、积重难返的历史惯性和宇宙大国韩国一样,越南虽小,但也有一颗称霸的野心,虽然没有和韩国平分全宇宙,但历史上的越南确实和韩国以长江为界平分了我国,逼着我国先民在长江里创造了5000年辉煌文明。当然这都是扯淡,毕竟长江以南完全满足不了越南的野心。不过和韩国当初占据全宇宙最后萎缩到半岛一隅不同,现实中的越南,在近千年的历史上确实在不断扩张。历史上的越南北部长期属于中原王朝版图,直到937年五代十国期间,天下大乱,越南趁机摆脱南汉走向独立。而因为其后建立的两宋积贫积弱,不但对于脱离中原王朝版图的越南为力,反而被越南反杀,颜面扫地。等到几百年后的蒙元帝国和大明王朝想要再度收回越南时,已经没有了可能。而走向独立后的越南,一方面全力应对中原王朝的持续报复,另一方面则不断在中南半岛地区疯狂扩张。为增加应对中原王朝的战略纵深,越南在80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向南扩张,陆续消灭中部的占城和南部的真腊,将势力推进到中南半岛南端的湄公河三角洲,至此,越南完全占据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这两个肥沃的粮食产区,综合国力得到极大增强。但这一切对越南而言还远远不够,宋朝之后的中原王朝虽然不断越南,但始终无法将其再度征服,最后不得不接受将越南作为藩属国的结果,越南继续作为中华文明体系的而存在,不过随着元朝和清朝等少数民族的建立,越南逐渐萌发了“中华正统”的僭越之心。元朝建立后,并未得到越南的真正尊重,而清朝建立后,越南和朝鲜更是自“中华正统”、“南天小中华”自居。古往今来,虽然宗主国的名号非常虚,且“厚往薄来”的历史传统使得我国更多时候充当着“冤大头”的角色,但这毕竟是帝国繁荣的象征,而且宗主国代表着天命所归,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是越南人梦寐以求的,所以越南在表面上服从中原王朝的同时,也在中南半岛构筑自己的藩贡体系,一心要做南霸天。不过越南的伎俩注定被其他国家所不齿,所以无法以德服人的越南只能选择动粗,以武力逼迫中南半岛的其他国家向越南进贡。和中原王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藩贡模式不同,越南不仅想要周边小国的公平,还想要他们的土地和人口,做一个抗衡中原王朝的大国,所以越南不断蚕食老挝和柬埔寨的土地。可惜随着19世纪法国殖民者的到来,越南和老挝柬埔寨被打包吞并,被法国人命名为印度。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虽然事过境迁,但越南想做南霸天的野心没有改变。2、无孔不入的生存危机越南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之一,这里的危险不仅指越南的国土形状像一个眼镜蛇,随时要撕咬或吞噬周边国家,更意味着越南狭长的国土形状随时可能被其他国家拦腰截断,导致首尾不能相顾。虽然经过了800多年的扩张,越南在面对中原王朝时,有了足够的战略纵深。但由于中南半岛山水乡间的特殊地形,越南虽然在向南推进时相对容易但东西方向的扩张却步履维艰,这使得越南的国土形状南北细长,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历史上的越南,疯狂地想吞并西部的老挝和柬埔寨,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数千年以来,由于中原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国策,对海洋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虽然越南紧邻南海,但中原王朝始终没有从海上将越南拦腰截断的打算,越南的中部危机尚不明显。但当西方殖民者从海上蜂拥而至后,越南的国土劣势就开始暴露无遗。在这样的情况下,吞并老挝柬埔寨似乎成为越南的生存之道,但这种想法注定被我国所不允。对我国而言,一旦越南成功吞并老挝柬埔寨,其国力必定得到极大增强,如果在中南半岛出现了一个小霸王,那么不仅会严重威胁我国的南疆安全,更会对我国的南海战略造成巨大阻力。所以当1975年南北越统一,越南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吞并老挝柬埔寨的野心后,中越关系迅速跌入冰点,并于1979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边境战争。中越边境战争彰显了我国老一辈领导人的战争智慧,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越南吞并老挝柬埔寨野心的“正确性”,一旦印度联邦形成,我国在中南半岛将极其被动。当时的苏联在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苏越友好互助条约》,为膨胀的越南提供全方位支持,可惜苏联低估了我国的决心意志,越南也高估了苏联老大哥的义气和勇气。等到中越边境战争打得一地鸡毛,越南被一夜打回解放前,做了缩头乌龟的苏联彻底缩了下去,1991年的苏联解体为越南的狂妄作了注脚。所以千万不要指望越南这个曾经的同志加兄弟会与我国化干戈为玉帛,因为我国掐住了越南的七寸,没有吞并老挝柬埔寨的越南时刻处于被我国泰山压顶的惶惶不安之中。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越南也在全方面模仿我国进行革新开放,但由于体量上的巨大差距,越南不可避免的要被我国市场挤压甚至完全压制,资源被夺走,其对我国的仇恨可想而知。今天的越南,唯一能够感到欣慰的是他们非法了我南沙群岛29个岛礁,看似在东西方向增加了战略纵深,但由于海上实力的巨大差距,越南能够笑出来的时间越来越少。今日的越南企图通过巴结美国这种远交近攻的来削弱我国的影响,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真正的自取灭亡。如果越南不正视历史和现实,那它的结局将会更加悲惨。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如果你父亲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稳定工作,无法给你提供帮助的情况下,你会觉得丢人吗
我爸70年出生的,今年50岁,家里三兄弟,祖传破瓦房,16岁分家,坑蒙拐骗到二十岁。21岁和我妈结婚,婚前请我外公吃饭,在租的房子里面拿空心砖做椅子请我外公吃饭。我出生后,一个人肩挑背扛两个月挖出来的地基,请了个便宜的水泥工建个一层楼的平房,修到一半,一晚上下雨垮了,然后继续肩挑背扛,从头开始。建起来我家第一个房子,整日打零工混生活,98年左右来了俩武汉人,来镇里买鳝鱼,我爸给他们接回家,然后和他们商量,然后他们给我爸7毛一斤,我爸买来卖给他们,武汉人走后,99年我爸用全家积蓄买了个bb机一个老式座机,无论多远bb机一响,最快速度回家。两年时通过野生动物,鳝鱼青蛙,在家修了三层楼的平房然后国家严打,抄家,一夜回到解放前。然后借钱,家里买的五步蛇,买的鲜肉加鸡蛋,我爸妈家人强行灌肉增重,冒着生命危险,为了多挣点钱,一年后,又被抄家。没钱交电费,偷电,然后断电半年。然后跟我妈上山种玉米,种红薯,干了两年,喂母猪喂了一年,一共活了两头小猪。然后和我舅舅去沙市打工,一个月就回家了,说他不适合打工。打工回来带了五百块钱甲鱼,卖出去赚了1000。带过去五百斤鳝鱼,卖了赚了1500,八百块钱租了个门面,买了个冰箱卖了一个月雪糕,然后卖水果,卖冷冻食品,卖鱼,卖鳝鱼,甲鱼。几年后买了个临街地基,修了四层楼,修三层楼的时候,我堂哥承包的,从楼上摔下来了,终身瘫痪。几天白了头,面临新房烂尾,堂哥医药费,我大学生活费,他和我妈妈,每天五点起来,从一楼搬砖搬到三楼,然后就是水泥,碎石,沙,一点点运上去。成功的把房子盖起来。去年八月家里生意难做,他们在家里养猪,自己盖猪圈,自己山里种地,一边做生意一边养猪。家里直接断了收入,我妈上山采茶叶,我爸在家养猪。七月份8头母猪生产,天天睡猪圈里面。现在64头小猪,每头小猪2000一头。我老爸在我心中是个子矮小,出生卑微,却从不向生活低头的存在,他是属于社会底层,没有稳定收入,但是,他的不服输,不认命,矮小身材,却成了我心中巨人。
“巡洋舰”名字的由来果真因为其用于“巡洋”吗
谢谢邀请!“巡洋舰”是对英语Cruiser的翻译,之所以把Cruiser翻译为巡洋舰,自然是因为这种军舰当时主要的用途是巡洋。“巡洋舰”实际上是个日本的汉文名词(日本海军最早的近代化巡洋舰,1883年从智利转手购得的“筑紫”舰,和北洋海军的碰快船“超勇”“扬威”同型。也就是这一年,“巡洋舰”这个汉文词语开始在日本媒体上频繁出现)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汉字的“巡洋舰”一词,实际上是个日本的汉文名词,由近代日本创造,最早出现于1883年(明治十六年),当时属于是一个非标准的名词,经常和“巡航舰”一词混着用,到了甲午战争后的1898年,日本海军才正式将“巡洋舰”这个汉文名词定为日本海军的正式舰种名词。(所以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海军参战的Cruiser们,诸如“吉野”之类,在日本海军的正式舰种并不叫作巡洋舰,而称为“第一种军舰”)。日本人为什么把Cruiser翻译为汉文的“巡洋舰”再说为什么要把Cruiser翻译成“巡洋舰”。Cruiser这个舰种,兴起于19世纪初的欧洲,当时把一种体型、火力都小于主力舰,但是航速快捷的快速风帆军舰称为Cruiser。从功能上看,这种军舰当时主要的用途就是充当海上侦查、通信、保交、破交,以及布署到海外殖民地充当警戒舰,所以在大洋上穿梭巡弋,是Cruiser的主要使命。(明治二十九年建成的日本第一种军舰“须磨”,一年之后,日本海军正式开始将“巡洋舰”作为规范的舰种名词)近代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学习西方建设海军后,很快就遇到了怎样翻译西方舰种名词的问题。从幕府时代到明治初期,所采取的是不规范的做法,即直接使用音译,用假名拼写。到了明治建立后,为了规范海军建设,对舰种名词开始统一,最初用的是很无厘头的“第一种军舰”“第二种军舰”这种命名法,但与此同时,对舶来的西方军舰,海军界和社会上开始出现了根据这些军舰的特点,用汉文造词的显现,诸如汉文的“战舰”“巡洋舰”“炮舰”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日本名词。再后来到了甲午战争后,日本海军就干脆把这些汉文的舰种名词规范化,成为日本海军的正式舰种名词。我们人为什么会使用日本人创造的“巡洋舰”这个汉词最后补充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也把Cruiser叫作巡洋舰。既然“巡洋舰”是个日本的海军名词,那么为什么我们也普遍使用这个词语呢。(清末船政自造的快船“扬武”号)实际上和日本明治同时期,因为海军建设的缘故,也开始遇到如何将西方的舰种名词翻译的问题,面对Cruiser这种军舰,实际上也创造了自有的汉文名词,翻译为“巡海快船”,其缘由,也是因为这种军舰是一种“周莅属部,巡弋大洋”的快速军舰。后来,“快船”便成为清末对Cruiser的常用翻译。对Cruiser的翻译从“快船”转换为“巡洋舰”,开始于日俄战争之后清末新建海军时期,此时的海军受邻邦日本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日本的海军名词被我们吸收使用,诸如“战舰”“巡洋舰”“潜水舰”这些名词,就在此时舶来。到了时代,更是进一步、更广泛地借用日本的汉文海军舰种名词,诸如“飞机母舰”“航空母舰”“驱逐舰”等等,实际上都是日本创造的汉文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