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凉州地势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许多古地名,格式都是以州郡的形式。什么荆州、益州还有豫州。说刘表,大家管他叫刘荆州,因为他是荆州牧。说到刘皇叔,也管他叫刘豫州。可见在那个时代,古华夏九州的地理分划和地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一个地方,也是猛将迭起之地,那便是凉州。凉州在三国也是个很重要的地方,三国一开始的乱臣贼子董卓,便是西凉人。后来的马氏家族,也是西凉本地的军阀。提到马超,都说“西凉马孟起”或者“西凉锦马超”。在三国大大小小的人物中,在三国跌宕起伏的情节里,凉州与其他地方一样,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那么,凉州在哪里呢?这么说可能有些笼统,因为大家大概都知道凉州在祖国现今大西北的位置,但是西北很大。凉州具体在哪呢?且听我细细道来。我先介绍一下九州之一的凉州。凉州,简称雍凉、凉、雍,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古称雍州、姑臧、休屠,今武威市,又称雍凉之都、天下要冲、国家番卫、梦幻凉州、凉国故地,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西夏在此建都,雍凉文化的发源地,曾经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位置凉州东接蒙古草原,西靠青藏牧区,北邻西域诸国,南连黄土高原,周回平川二千里,水草丰美,宜农宜牧,可谓福地。官方初设雍州治所就在武威。地形凉州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主要山峰冬青顶、莲花山、天梯山、第五山,海拔2000-3200米;东北部是凉州平原,呈西北—东南向延伸。气候凉州属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具有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在这个风俗豪放、民族混杂的地方,诞生不少英雄豪杰。三国里的猛人们不少就是出身西凉之地。篡权夺位、倒行逆施的董卓是西凉人、让曹丞相闻风丧胆、割须弃袍的马超是西凉人、马超的父亲-马腾也是西凉人……这些豪杰数不胜数。在战争频起的三国时代,凉州也孕育出了一支举世闻名的-西凉铁骑。西凉铁骑又称西凉兵团有两支,一支是凉州军阀董卓的部队(凉州军出身陇右),董卓死后由部将李傕率领。另一支是马腾、韩遂的部队(凉州起义军),后马超继任西凉军首领。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秦始皇得之,便扫平六国,唐太宗得之,便虎视天下。马超凭借西凉铁骑的威猛,与曹操六战渭水,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狼狈逃窜,可见西凉铁骑战斗力之强悍。刘备真正有实力入川自立地盘的决定因素就是得了西凉马超和西凉军团。西凉铁骑的作战彪悍、凶狠、尤其适合沙漠戈壁的长距离持久奔袭作战,这也与凉州人的特质和大宛马的特质有关,古说“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从凉州东汉雷台汉墓出土的凉州铁骑方阵看,确实如此。西凉铁骑是蜀国最具有攻击力的骑兵部队,东汉蜀国的三大精锐之一。这支是蜀国五虎上将之马超率领下的重甲骑兵,乃是蜀国骁勇骑兵军团,令敌人闻风丧胆。周身精钢铁甲的西凉铁骑,攻击力不俗,防御力更是强悍之极。根据三国志原文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可知西凉铁骑这支部队多么有威慑力,以及刘备看重马超的不仅是本人,还有马超麾下的西凉铁骑。西凉铁骑出身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其统领西凉马腾、西凉马超、马休、马铁,大漠豪侠董卓、西凉霸主韩遂,凉州自古就是兵家极其重视之地,过兰州翻过乌鞘岭入古浪峡到凉州就是一马平川,东临银川,西通西宁,南依兰州,北接敦煌。古时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西凉铁骑”的威名,来自于对曹魏全国的对抗,据《山阳公载记》上说,渭水之战时,曹操就曾说过这样的话来:“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实在是对马超及其他所统领的部队有些惧怕感。由此可见,位置在当今祖国甘肃武威的凉州,在三国时存在感不虚。
三马指的是谁
指的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因为曹操信任的只是司马懿,而那是司马昭还没出世呢,又怎莫能是司马昭呢?李典与张辽有仇,如果两人交手,谁能赢
李典与张辽之间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我们先来看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桥段。孙权率十万之众来攻合肥,曹操送来锦囊妙计,拆而观之,“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立即鼓舞了一波士气,提议应该奋力与战,乘其不备而折其锋锐,非如此则难以安众心;乐进称善。这个时候,该李典表态了,但李典的表现就不够积极了!“李典素与张辽不睦,闻辽此言,默然不答”。保持沉默,那就是不同意,或者说态度冷漠;乐进为了缓和尴尬,就提议坚守;张辽气愤地指责李典,说他挟私而不顾公事,然后准备独自出战。李典慨然道“将军如此,典岂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然后按照张辽的计策,领兵前去埋伏。这一段,蕴含了两个小问题,一是李典与张辽为什么不和睦,二是李典为什么又慨然领命,但罗贯中都没有交代清楚!在演义中,压根就没介绍李典与张辽之间到底是什么仇什么很,所以我们还是要翻一翻《三国志》和《资治通鉴》。李典与张辽到底有什么仇恨?合肥三巨头,即乐进、张辽、李典。乐进是曹营中的元老一派,是一位善于先登而战的激进分子;张辽是曹营中的降将派系,是一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铁血军人;而李典是曹营中的少年派,他与乐进、张辽截然不同,他尊敬儒雅博学之士,有长者之风。乐进的资格最老,在很早的时候,他就追随曹操(可能比于禁还早),“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然后参与了讨吕布、征张绣、击眭固、破刘备等一系列战役,是曹营中最受器重的外姓将领之一。张辽是职业军人,他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麾下服役,在徐州风云期间,张辽虽然属于吕布的下属,但他担任鲁相,拥有一支相对独立的武装(存活下来的原并州军)。吕布被擒之后,张辽率众归顺了曹操,然后各种奋勇拼命地立功,得以跻身于曹营外姓名将之列。李典就年轻多了,直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也就是官渡之战开打的时期,李典才接过了叔父家的部队,正式成为曹营的将领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先聊一下李典的叔父。李典家族,是山阳郡钜野县的豪强势力,这个钜野县,与当今的菏泽市巨野县基本是同一个区域。李典家族的首领,就是李典的叔父,此人名叫李乾,在《李典传》中记载了此人的生平,以及李家武装势力的演变过程。“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李乾这个人比较勇武有力,而且拉起了一支数千人马的武装力量。这个乘氏县,大概在钜野县的西南方向,现在则位于菏泽市区的东面。也就是说,李氏家族,活跃于钜野、乘氏一带,四远无人敢敌。初平年间(公元190年),曹操陈留起兵,散家财、合义兵,这个时期,李乾加入了曹操阵营,“以众随太祖”。此后,李乾参与了剿灭黄巾余党、征讨徐州等战役。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当曹操与陶谦对敌的时候,不料后院起火了,陈宫叛变,他联合了张邈等人,迎接吕布入兖州,各郡县纷纷归附。曹操的旧地盘之中,除了夏侯惇、荀彧、程昱拼死保住的鄄城、范县、东阿三城之外,还有就是李氏家族所在的乘氏县没有叛降。曹操火速回援,与吕布展开了激烈厮杀,多次拉锯战之后,兖州地区爆发了蝗灾,双方粮食告急。曹操军中出现了吃人肉的惨剧,而吕布军中也饿坏了,于是吕布亲自外出征粮,来到了尚未归附的乘氏县;这个时候,一个低调的狠人出现了。“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在《资治通鉴》和《三国志·武帝纪》均有这句记载。李进,正是李典的族人,他把吕布修理了一顿!县人,其实并不是县中的普通人,而是一种官职,类似于县令。此战过后,曹操就让李乾带着部曲赶回了乘氏县,慰劳并拉拢周边地区,“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吕布碰了一鼻子灰,一直念念不忘,于是他又派出了一支人马赶往乘氏,别驾薛兰和治中李封,想要招降李乾,但李乾不从,于是他们就把李乾杀掉了,“欲与俱叛,乾不听,遂杀乾”。陈寿著三国志,最大的特点就是惜字如金,这也导致我们很难还原历史的原貌,甚至只能算管中窥豹。我们合力地推测一下,吕布在乘氏吃了败仗,那么换城李封、薛兰二人,就能在乘氏的地盘上杀了李乾吗?这怎么可能呢!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吕布在招降未遂之后,肯定派得力战将发动了攻击,才将李乾击败并最终杀死。李典之所以那么仇恨张辽,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个击杀李乾、扫荡李氏宗族的得力战将,八就是张辽!张辽这个人,之所以说他是职业军人,是因为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是非立场,他只忠于战争,譬如他与关羽交好,却不顾私交,和高顺一起攻打小沛;在攻打乘氏县的事件中,张辽手上又沾满了李氏宗族的鲜血。李乾有一子,名叫李整,也就是李典的堂兄。李乾死后,曹操命李整接管了李氏部曲;到了官渡之战时期,李整病逝,李典这才接过了李整的部队,扛起了李氏宗族的大旗,成为曹操军中的一名青年将领。上述整个过程,就是李典与张辽之间的恩怨仇恨。客观来讲,李典是受害方,可以说是苦大仇深。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如果李典为了报仇而与张辽大打出手,谁能赢?既然是讨论武力,那我们还是切换回演义角度(如果是历史上的李典,个人战斗力根本无法与张辽相提并论)。李典VS张辽,能打多少回合?为了节省篇幅,我们大致地对比一下吧。一、李典的武力分析。在演义中,李典的存在感其实很低,以至于很多人动不动就说他是个二流,其实不然!1.濮阳之战,李典与乐进、夏侯兄弟、典许等人围攻吕布;2.羊山之战,李典在混战中一合生擒了黄巾贼首黄邵;3.剿灭袁潭、平定,李典均有奋勇厮杀的表现,但无斩获;4.新野之战,曹仁派李典与赵云单挑,“约战十数合,李典料敌不过,拨马回阵”。这一战,李典虽然输了,但我们分析两个因素:其一,曹仁内行看门道,认为李典没有卖力,属于故意卖阵;其二,从李典的“料敌不过”来看,他还并没有出现败相,而是评估了敌我双方的实力之后,主动退出的;所以,曹仁的分析是对的,李典就是没有奋力而战。客观地讲,如果李典继续打下去,可能要到二十回合左右才会落败。潼关之战,张郃单挑马超,二十回合落败;穰山之战,张郃单挑连夜厮杀、连番奔走的赵云,三十回合落败;对比来看,李典的表现,似乎比张郃也差不了多少吧?5.樊城兵败之后,曹仁在河边遭遇了张飞,“李典死战,保护曹仁下船渡河。”这一次,走投无路了,李典就发力死战了,竟然与曹仁一起抗住了张飞,还能保着曹仁渡河。平心而论,这个表现足够惊艳了。6.合肥之战,张辽单挑太史慈,乐进手持单刀冲击了孙权,而李典拿到了此战中的唯一斩杀,他一箭射死了宋谦。7.逍遥津之战,张辽追杀孙权,与凌统、牙将谷利展开恶斗;吕蒙、甘宁急忙回救,“李典又截住厮杀”!这一战,孙权逃命之后,凌统被董袭驾船接走,“吕蒙、甘宁皆死命逃过河南”!从李典单挑赵云、恶战张飞的表现来看,他绝对不是二流,而是与乐进非常接近的准一流水平。李典是一位儒雅之将,他和曹洪、夏侯惇这些人不同,不善于亡命斗狠,假设他拼死一搏,能否与赵云单挑三四十回合呢?应该有希望吧?二、张辽的武力分析。张辽是武将中的主角之一,打戏也很多,我们简略来说。1.单挑夏侯惇,貌似战平;2.单挑张郃,五六十合战平;3.单挑太史慈,七八十合战平;4.单挑凌统,五十回合战平,张辽可能有占据上风的趋势,因为孙权紧急鸣金了。5.张辽的箭术也不错,邯郸之战射杀了沮鹄,赤壁之战射翻了的黄盖;但张辽的箭防能力较低,被文丑射翻落马,后来被丁奉射中腰窝,导致伤重而死。6.张辽最擅长的,其实是冲阵突袭,白狼山阵斩蹋顿,逍遥津追杀孙权,还杀光了凌统的三百亲兵。张辽的武力,是典型的强一流,在十位超一流猛将之后,大概就数庞德、夏侯惇、孙策、太史慈、张辽、张郃、徐晃、魏延、甘宁这些人了,其次才是乐进、凌统、臧霸、李典这些准一流,也就是说,张辽比李典至少强了一个档次!如果李典单挑张辽,肯定要落败,参考凌统VS张辽的话,李典大概能支撑四十余合吧。也就是说,如果李典想要找张辽报仇,还真打不过,不管是演义,还是历史,他都不是张辽的对手。可以说,李典对于吕布集团的每一位将领,都应该充满了仇恨;在吕布集团被剿灭之后,李典是否会将仇恨集中到张辽身上呢?按照我们常人的思维,肯定是这样的!然而,李典这个人,比较高风亮节,他大义凛然,做到了因公废私!李典自幼不爱战事,却喜读春秋,能够博览群书,在叔父李乾、堂兄李整相继去世之后,他才接管了李氏部卒。在南征北战期间,李典为人也比较低调,而且不与人争功,他虽然心怀仇恨,但在,却秉持了大义为先,备受曹营诸将的钦敬!论其操守,可与东吴凌统交相辉映。逍遥津之战后不久,当地爆发了大瘟疫,李典不幸染病离世,年仅三十六岁,实在令人痛惜!“李典贵尚儒雅,义忘私隙,美矣!”这是陈寿对于李典的最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