锏和鞭这类兵器是否正式装备过
有啊,当然装备了,否则也不会出现在宋代的《武经总要》上,更不会有秦叔宝和尉迟恭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流传下来。“锏”与“鞭”其实是比较同类的武器,都属于长条状的钝器武器,在民间小说、传说中,它们被形容得威力无穷,前有姜子牙的打神鞭,后有秦叔宝的撒手锏,现代还有徐老怪编的狄仁杰“亢龙锏”,可谓是一等一的神兵凶器。当然,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传说肯定不一样,不少东西都被添油加醋的修改了,史书从未记载太公望有什么打神鞭,秦琼和胡敬德也没有什么文史记载他们用鞭和锏,这无疑让锏、鞭的军事应用蒙上了一层历史迷雾。上图是福建省博物馆的宋朝李纲锏,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代锏实物,重约3.6公斤,长96.5厘米,身条长度74.1厘米,四面内凹,符合《武经总要》的描述,上窄下宽,篆有铭文“靖康元年李纲制”金字。按《武经总要》的记载:铁鞭、铁简,两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胜用之。人有作四棱者,谓之铁简,言方棱似简形,皆鞭类也。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铁鞭、铁锏这两种武器其实都是鞭类,但各有特色。鞭的型制因人而异,人们按照自己的需求使用不同大小长短的鞭;锏则拥有四棱,人们觉得这个方方的形状像用来记载东西的竹简,所以称之为铁锏。但就威力来说,这两种东西其实都谈不上什么威力,因为他们本质上其实是略轻型的打击兵器,或者换个话说,叫“轻型钝器”。甭管演义、小说吹嘘的多厉害,实际流传下来的铁锏、铁鞭重量并不夸张,这比较符合它们的历史定位,这就是种长兵以外的副武器。在破甲和对付硬物方面,鞭、锏的作用相当可圈可点,但它们从来都不是战场的主流,人们始终更青睐刀剑长矛的组合,我们可以将鞭、锏视为某些时期精锐武士和战将配备的近战武器。其实小说也说的没错,尉迟恭、秦琼这类都是上马长兵,下马挥鞭和槊,这被他们当成了步战的武器。毕竟古人比今人见识的冷兵器交战要多,鞭、锏的用途并没有太多谬误,它们的这种副武器的确就是让骑士用来下马近战的,而且必须是战场上使用。钝器类武器的兴起大抵只有一个因素——战场防御力的增加。当铠甲技术日趋完备后,想杀死一个被保护到牙齿的精锐武士相当难,武器的锋利失去了意义。上图.清代破甲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古代兵器迅速发生了改变,戈、戟这类靠钩、割的兵器被淘汰,长矛、长枪的顶端也变得尖细,剑也被淘汰,换为更适合大力斩杀的刀,为了更有效应对甲胄的防护,钝器也愈发的得到重视,鞭、锏这类早有原型的武器,便在战场的影响下应运而生了。鞭类的原型并不难寻,按照一些说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成型的鞭了,古代记载的“鞭”大多都是硬鞭,与拿来抽人的软鞭功能一样,但显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某些考古资料认为硬鞭的诞生是相当古老的事情,因为它本质上就是根棒槌,人们用长杆状的长鞭放牧,而短棍状的短鞭则拿来防身、狩猎或打仗、行刑。毕竟棍子是相当好加工的武器,而一根手感够好的棍棒在早期可能相当趁手。我们不用去思考祖先怎样不相亲不送礼一棒带回山洞的光荣往事,只消回忆下过去菜场摊贩怎样拿秤杆抢地盘的情形,即可明白“鞭”大抵是怎么回事儿。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以后,为了解决掉身着重甲的敌人,骑士们携带的一些既不过分占用马力,亦能充分发挥火力,还能补足马槊的东西便出现了,这就是做打击钝器使用的鞭与槊。在不便使用长兵的时候,具备相当分量与强度的鞭、锏无疑相当有效,它们可以无视铠甲快速让人丧失战斗力,能在甲胄群中起到比刀剑更有效的攻击作用。这与欧洲中世纪的发展相当雷同,他们也在日益强化的铠甲面前,选择了钝器类武器和重型武器,要么细剑破甲,要么大锤子闷人,连剑法也发展出拿剑柄当锤子击打盔甲的打法,对付着厚甲的敌人相当有效,在真人试验中,几下子就让人晕头转向。当然,鞭、锏这类武器消耗金属量相当大,所以不用指望它们能装备到所有的士兵,显然成本上它们并不符合战阵的要求,只能是部分战将和精锐的订制型武器,更不能全面的取代刀的作用,说到底,它们是破甲时代剑这类副武器的功能替代品,甚至就是异化的大剑,取消了无用的锋刃,纯靠钝击来攻击敌人。从李纲锏这件文物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的“锏”更接近破甲大剑,带楞的重脊可以钝击敌人,上窄的顶部同样能够捅杀敌人。不用质疑顶部的穿透性,三棱刺刀的平头一样俩窟窿没商量,大锏这种东西捅脸上还能活?不过,在对付无甲的敌人时,鞭、锏就不那么好用了,毕竟重量过大,挥舞起来需要相当小心的控制重心,挥速也不会很快,这就给了敌人很多进攻的破绽和躲闪的机会。专用性太强,泛用性不如刀剑广,这也许就是它们始终没有流行开来的原因。某些对锏的描述相当有趣,比如“撒手锏”,或者叫“锏”,这些锏被它们的主人扔出去制敌,而且它们比飞行道具还狠,往往一棒就把追兵给砸死了,端的是凶残莫名。不过,这种小说化的情节也恰恰说明战阵之中是不大可能玩这一出的。就后世的用法来看,鞭、锏一般被当做武术锻炼用的器具,用来进行刀法、剑法的力量训练,这点与日本剑道中的素振棒差不多,几乎是殊途同归,就是个体育用品。而古典时代过去以后,的战场也再没见过这类钝器的普遍装备。
苏联武器到底是好用还是难用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苏联武器范围非常广,不能一概而论,说好用,比如AK-47自动步枪,RPG火箭筒等,不需要有啥文化,简单教一下就能使用,而且还特别能吃苦,什么沙漠,高温低寒,泥浆浸泡,拿起来照样开火,这种武器当然属于好用,但能不能打准,就看射手的悟性和本事了。说不好用,苏联武器确实不太考虑人机工程,什么舒适性之类,不在设计考虑之列,坐苏联坦克上跑一圈和坐西方坦克上跑一圈,感觉绝对两样。苏联的战斗机也同样如此, 看看大名鼎鼎的双座版米格-31的后座,立刻明白憋屈是啥感觉。操作体验也非常差,举个例子,美军曾从秘密渠道获得一些米格-23,这种变后掠翼的战机与美军的F-111,F-14是同时代产物,但操作感受可谓天壤之别,这种变后掠翼设计初衷是兼顾高速和低速性能,美制战机对后掠角度是机载电脑自动控制,而米格-23则粗暴地仅设置3个固定档位,最要命的是,每个档位,飞机的操作特性都相差巨大,对应操作“好像精神症患者切换了人格一般”,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失控状况,美军曾有一位中将飞行员驾驶米格-23,对其性能仅粗浅了解就凭着自己多年飞行经验的十足自信,要体验米格-23出色的超音速性能,结果超过2倍音速后,出现无法关闭加力,无法减速又导致飞机水平尾翼无法动作,这位中将选择2倍音速下跳伞,当即颈椎被折断身亡。美军飞行员评论米格-23,“这就是台工业垃圾,粗制滥造极易失控,敌人拥有得越多越好,这样他们在飞行时就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但也代表了苏联时代的武器的粗劣特性,华约解体后,捷克,匈牙利等原来使用苏制武器等国家,有点条件都换装了美欧武器,很多国家自产武器也摆脱了苏制武器风格,连俄罗斯新研制的武器也讲究很多,在信息化时代,那种靠蛮力冲锋式的武器装备,可能根本没机会打击敌人就被精确智能的武器干掉了。L
抗战时期,八路军一般用什么子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外行不要乱说了,6.5毫米子弹几乎是不用生产的。八路军很难缴获日军什么式步枪,歪把子机枪更是屈指可数。真以为这么容易打的!八路军主要使用的武器是7.92毫米毛瑟步枪弹,主要用于汉阳造和中正式步枪。同我们想象的不同,其实造子弹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有雷汞、弹头和子弹壳,其实普通老百姓也能制造子弹。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都有兵工厂,主要就是制造子弹和手榴弹。早在红军时代,红军就有这些兵工厂。严格来说,他们没有制造子弹,而是复装子弹。复装子弹的难度也不大,外国很多枪迷为了省钱,就是自己复装子弹。八路军战士在作战时,要尽量将子弹壳捡回来,也会有专人负责打扫战场寻找子弹壳。后方兵工厂拿到弹壳以后,对底火位置进行简单加工,加入雷汞和发射药,然后装上弹头就可以。早期水平差,制造的弹头很多都是上下一般粗的圆柱形。这种子弹不能打远,远了精度就不行了。利害得失,这种不规则的子弹宿舍射程近,一旦射入人体就更不稳定,杀伤力更大。有时候,游击队狙击或者日本军官之类,就专门在近距离使用这种子弹。只要这种子弹击中敌人,基本必死无疑,这也是制造粗劣子弹的人始料未及的。后来,八路军逐步自制和搞到了很多加工设备,就开始可以制作流线型的弹头了。加工弹头也没有什么难度,红军时期因资源匮乏甚至搞过木头弹头。弹壳如果缺少也是可以解决的,可以使用机床用铜板压制。当时民间铜元还是很多的,作子弹足够了。这种子弹复装技术上很容易,但要保持一定生产数量就比较困难。八路军在战争后期正规军就有60万,加上地方武装就有100多万。按照每人至少20发子弹来算,就要至少2000多发子弹。这是不可能的。新四军的大兵工厂,月产量最高时期也不过二三万发子弹。在百团大战之前,八路军正规军步平均每枪不足20粒,手平均每枪23粒,轻机平均每枪30粒。自然,这个数量比红军时代要高(红军战士很多时候每人只有5发子弹)但还是比较匮乏的!而且这种复装子弹的性能很烂,一般发射5发子弹左右,步枪就要清理枪膛、枪管,遗留的残渣太多。如果不清理直接强行发射,就会出现严重故障,甚至炸膛。而且,有一段时期,八路军的捷克式轻机枪经常出现卡壳现象,导致部队出现额外伤亡。后来反复排除故障,才发现原来是复装的子弹口径竟然不是7.92毫米,略有差别。轻机枪对于子弹要求很高,很容易就卡壳了。最后上面强行下令命令,要求轻机枪一律不许用复装子弹,这才解决了问题。那么,没有兵工厂供应的游击队怎么搞到子弹?就是靠缴获?当然不可能了。游击队本来装备就差,人数又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能经常拼命的。其实,大部分游击队的子弹是收集来的。当时是不禁枪的,民间有大量,只要有钱不能搞到少量子弹。另外,由于抗战期间有很多大战,中日双方都顾不上打扫战场。一些子弹被村民捡走,可以卖钱。藏枪不容易,藏子弹就很容易了,随便挖个坑埋了就可以。所以,民间子弹还是不少的。自然,这些子弹对于八路军这种几十万规模的部队,是杯水车薪,对于游击队也就足够了。
解放军的现役作战有哪些,有何优劣势
解放军历史上,由于有着长期恶劣条件下作战的习惯形成,对的第一要求就是能打准、高可靠。而在精度与枪管寿命等方面,则受制工业条件,逊于西方。现役。步机枪目前四代同堂。第一、二代56/81式7-62枪族基本退役,但尚有少量装备;第三代95/03式5-8枪族,目前为主力装备。不负军迷们厚望的、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第四代05/19式枪族,已在阅兵中公开露面。目前正在部队小批量列装试用中。相信在不久后,将会取代95系列。下面就以步兵班现役的步枪、班用机枪为例、讨论一下解放军的枪械。一:步枪与轻机枪。56式系列步、机枪。(1)56式与半自动步枪。56式系列,就是AK47的版。因为是装备的第一款可以连发扫射的步枪,所以我们习惯的把56自动步枪称之为。而实际它是一款货真价实的步枪。如今,绝大多数已退出现役。海军军舰上还装备有少量五六C型短枪管自动步枪。这是执56C的海军舰艇上的哨兵。56式自动步枪优点:火力猛、皮实、耐用,高可靠性闻名于世。56缺点:没有瞄准镜接口,安装枪瞄要经过特别改装。还有就是后坐大,连发时枪口上跳严重导致精度偏差。但说实在的,在用连发泼撒弹雨时,这也不是大毛病。(2)56半自动步枪。苏联SKS步枪的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放军步兵班的绝对主力,曾在1962中印边境战争中大放异彩。1979年自卫反击战后,下决心淘汰步兵班的半自动步枪。然后被56突击步枪全面取代。如今,三军仪仗队与少数边海防民,还有56半自动。优点:可靠,射程远,精度高。缺点:半自动射击,不能连发,弹夹容弹量十发,火力持续性不足。(3)56式班用轻机枪。仿苏RPD轻机枪。曾为我步兵班的绝对火力骨干。100发弹链/盒供弹,射击500米处单个目标精度良好,有效射程800米;1500米处弹头仍有杀伤力。缺点:仍是不能装枪瞄,只能连发,无单发功能。81式枪族。(1)81式步枪。固定枪托的81与折叠托的81–1步枪。1979年战争中,根据对56式在山岳从林作战暴露出来的不足,改进研发了81式枪族。这是第一代班用枪族。所谓枪族,就是步、机枪主要零部件通用互换,与可以紧急情况下通用。实际上,步机枪通用会降低、损坏枪械性能。81步枪基本性能与56式相同,高可靠性,射击精度高于56式。在边境战争中,曾出现用三支81步枪点射,可以压制越军地堡射孔枪眼的事。主要缺点:仍然是没有枪瞄接口。(2)81式班用轻机枪。武警部队81轻机枪战斗组。81班用机枪与56机枪不同的是,81机枪使用75发弹鼓供弹,并也可使用30发步枪弹匣供弹。相比56轻机枪,81轻机枪可单发射击。射击精度更高。主要缺点:与步枪一样,不能安装枪瞄。81式班用枪族中我军第二代枪械,全面取代了56式系列。如今81步枪己基本退役,主要装备民倰与预备役部队。但是81轻机枪却仍少量部队还在装备。装备95枪族的维和部队中加强了81轻机枪。下面就是现役的主力枪械,95式步、机枪了。95步枪与班用轻机枪。赴亚丁湾护航海军特种部队的95步枪。95枪族是我军第一代小口径枪族,又是第三代的自动步枪。在95之前,还有过一款与95同为5.8口径的87式步枪,但没有大量列装。1997年解放军入驻时面的、无托式的95步机枪,应用了大量新材料与新工艺。95步机枪全新的外形,当时给看习惯了AK的军迷们,是带来了惊喜与震撼的。坊间有个笑话,据说电影中的匪徒都是拿AK的。所以,为了让驻军给港人一个好印象,就不能让AK外形的81式步机枪进港。装上弹鼓的95轻机枪。95的优点,就是打得准,觇孔式瞄准取代了准星缺口,射击时,只要大孔小孔套住目标,就保证击中,不会脱靶!当然,十环,那还是要练出来的。单发射击的95轻机枪,或因枪管更厚更长、甚至能打出比步枪更好的精度。缺点;那就是无托式人机功效差,没有经受过大战的考验,而使用无托步枪的英法二国,传出风声,又要重新用有托枪换掉无托。否而,95步机枪虽有瞄准镜接口,但用的是燕尾槽。燕尾系与皮轨系列,究竟谁更好?网上争论一直有。但从近年新枪全部用皮轨看。皮轨系优于燕尾系。事实说明一切。伴随95的,还有采用传统有托设计的03步枪,与95通用,装备部分武警与陆军边海防部队。(边防战士背负的03步枪。)03式是对95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或许是戏无托式究竟能不能适应大战,心里也没底的体现。05与19步枪。(1)05战略步枪。05是一款步榴合一的、充满科幻色彩的新步枪,网上戏曰为:战略步枪。特点:据说,枪瞄整合了先进观瞄装置。集侦察打击一体,步、榴双枪管,榴弹枪管能发射编程榴弹,榴弹飞至战壕上空爆炸,下撒钢珠破片杀伤敌人。步枪仍用5.8步枪弹。央视《军事报道》公开报道过此枪,正在陆军某部试用。由于试用阶段,真正性能未公开,故而优缺点未知。但是此枪的特征决定了,这不会是一款普及到步兵班、人手一支的步枪。(2)19式新班用枪族。这是一款外形上真正与国际潮流接轨,让军迷们很兴奋了一阵的枪族。是首款采用了“皮轨式”的通用导轨接口,以枪瞄为主、机械瞄具为辅的步枪。枪瞄普及,这是国力提升的象征。也意味着解放军普通步兵能精确射中目标的距离,将提高一倍。全系有步枪、短枪管步枪、精确射手步枪、班用轻机枪等系列。口径仍为5.8毫米。大阅兵时,新步枪正式露面,所以网友称之为19式。与05一样,尚在试装完善之中,具体性能不详。但此枪,必将全面替代95,成为解放军的下一代步枪。对此,我们是充满期待的。(图来自网络。)